• 其他栏目

    张琳

    • 电子邮箱:
    • 所在单位:人工智能学院
    • 职务:北京市大数据中心主任
    • 学历:研究生毕业
    • 办公地点:主楼1013室
    • 性别:男
    • 学位:博士学位
    • 在职信息:在职
    • 博士生导师
    • 硕士生导师
    • 所属院系:人工智能学院

    访问量:

    开通时间:..

    最后更新时间:..

    个人简介

    北京市大数据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6年和2001年分别于北京邮电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和工学博士学位。2000年12月至2004年6月分别在韩国情报通讯大学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4年至2020年6月在北京邮电大学工作, 2005年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1年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20年6月至2021年9月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在信源-信道编码、无线资源分配机制、网络信号处理等方向取得了多项成果。

    其他联系方式

    邮编 :

    通讯/办公地址 :

    办公室电话 :

    邮箱 :

    教育经历

    [1] 1996.9 -- 2001.4
    北京邮电大学       信号与信息处理       博士       博士学位

    [2] 1992.9 -- 1996.7
    北京邮电大学       信息工程       本科(学士)       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1] 2020.7 -- 至今
    北京邮电大学      人工智能学院      教授

    [2] 2011.12 -- 2020.7
    北京邮电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教授

    [3] 2005.12 -- 2011.11
    北京邮电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副教授

    [4] 2004.6 -- 2005.11
    北京邮电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      讲师

    [5] 2000.12 -- 2002.12
    韩国情报通讯大学      工学院      博士后

    [6] 2003.1 -- 2004.6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电子电气工程学院      Research Fellow

    团队成员

    团队名称:先进网络技术实验室(Advanced Network Technology Laboratory, ANT)

    团队介绍:北京邮电大学先进网络技术实验室(Advanced Network Technology Laboratory,ANT)由我国通信与信息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中国工程院周炯槃院士和张惠民教授创建,依托信号与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学科,泛网无线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承担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工作。

    实验室研究方向包括车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无线通信智能处理与优化、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中的深度学习与数据挖掘、VR和AR移动视频传输业务和超宽带生物雷达成像及生命信号检测。
    1、车联网与移动互联网
    车联网是指实现车辆与网络互通的移动通信系统,实现真正的智能安全驾驶。主要研究车辆网中的通信传输、基于深度学习的感知融合、信息安全隐私保护问题。移动互联网继承了移动随时随地随身和互联网分享、开放、互动的优势,成为新的科学研究与开发的平台。实验室在移动互联网的网络协议、音视频编解码、位置服务与增强现实方面开展系统开发与验证的课题。
    完成/在研项目举例:
    (1)智能电动汽车通信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方法研究;
    (2)面向智能网联驾驶的协同互联云平台研发与示范应用。

    2、无线通信智能处理与优化
    为了应对未来爆炸性的移动数据流量增长、海量的设备连接、不断涌现的各类新业务和应用场景,移动通信系统持续演进。实验室基于原有移动通信领域的研究基础,积极开展未来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包括“基于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的未来无线网络优化框架和技术”,“未来网络建模和性能分析”,“大规模MIMO基带信号处理与低耗低成本接收机设计”,“物联网高精度协作定位”,“电磁大数据智能处理”。
    完成/在研项目举例:
    (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5G国际标准候选方案评估与验证”;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毫米波大规模纯相位MIMO信号处理关键技术研究”;
    (3)“基于三维随机几何的超密集网络能效优化理论及技术研究”。

    3、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中的深度学习与数据挖掘
    网络,已经成为完整和独立的生活空间。研究网络人格的特征、群体、行为模式及其与现实人格的联系和差异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持续网络访问记录等数据的分析和提取,获得有显著标志性和区分度的数据特征和模式规律,并基于此,建立网络人格和行为的研究体系,我们将这种方式称为网络数据指纹。
    完成/在研项目举例: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复杂网络结构和相关性的因特网流量识别方法研究;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基于大规模DPI数据和耦合张量模型的移动用户行为预测研究;
    (3)中国电信:基于固网DPI数据的标签化挖掘算法及DMP原型设计研究等;
    (4)北京移动:司马大数据产品合作伙伴。

    4、VR和AR移动视频传输业务
    VR即虚拟现实,是利用计算机视觉和处理技术所构造的、可以创建和体验三维空间虚拟世界的仿真系统。AR即增强现实,它将虚拟产生的信息叠加到真实世界,虚、实环境同时存在、相互交互。权威机构预测,2020年VR/AR用户将达9500万,软件营收131亿美元;2025年3.15亿用户,350亿美元营收。VR/AR从业人员在未来几年需求猛增。
    完成/在研项目举例:
    (1)纵向基础研究项目:基于实数表示的移动视频广播传输方法研究;
    (2)横向企业合作项目:实时视频在无线网络中的传输优化研究;VR/AR无线跨层传输优化技术研究。

    5、超宽带生物雷达成像及生命信号检测
    脉冲超宽带(IR-UWB, Impulse Radio Ultra-WideBand)生物雷达功耗低、空间分辨率高、穿透力强,不受光线、视野、温度等环境因素影响,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分析无线信号,为人体生命体征提供非接触式监测方案。研究内容包括基于超宽带雷达网的运动目标追踪与生命体征监测系统、基于超宽带雷达的车内驾驶员与乘客生命体征监测系统、基于超宽带雷达的多运动目标生命体征监测。
    完成/在研项目举例:
    纵向基础研究项目:基于超宽带雷达物联网的多运动目标生命体征监测理论与技术研究。

    报考专业:
    1、博士专业: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1)移动互联网与无线信息处理技术,导师:张琳
    (2)网络信息处理技术,导师:刘雨
    (3)无线网络建模及智能优化,导师:顾昕钰

    2、硕士专业:
    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
    移动互联网与空间通信,导师组:张琳、吴晓非、苏驷希、刘雨、禹可、顾昕钰、望育梅、朱孔林、王生楚
    085208 电子与通信工程
    移动互联网与空间通信,导师组:张琳、吴晓非、苏驷希、刘雨、禹可、顾昕钰、望育梅、朱孔林、王生楚

    实验室目前与国内外诸多大学、科研机构和IT企业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合作项目涉及车联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诸多领域。
    多名研究生曾在就读期间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科研交流。多名博士生进行出国访学:
    University of Ottawa, Canad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Macquarie University, Australia
    Politecnico di Milano, Ita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