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少石,现任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拔尖人才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工程专业学士、北京邮电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博士,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专业博士。2008-2009年在英特尔中国研究院从事WiMAX (IEEE 802.16m) 国际标准研究工作;2013-2016年任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电子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博士后研究员;2016-2018年任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无线网络研究部主任工程师,主持5G基站样机低频段频谱效率提升、泛在无线视频物联(Internet of Cameras)、无线云化虚拟现实(Cloud VR)等领域的技术研究规划、交叉技术研究、端到端解决方案设计,是5.5G三大新技术场景中的UCBC(以上行为中心的宽带通信)和RTBC(宽带实时交互通信)技术的早期洞察者、研究者和推动者,为5G标准演进和华为5G竞争力持续领先做出了贡献。
现为IEEE高级会员,剑桥大学艾萨克牛顿数学研究院客座研究员,CCF分布式计算与系统专委会执行委员,国际权威期刊 IEEE Systems Journal, Signal Processing (Elsevier) 和 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Letters编委,IEEE ICC/GLOBECOM/INFOCOM等国际学术会议分会主席、技术程序委员会委员。曾任奥地利科学基金委特邀国际评审专家、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重大科研专项论证专家组成员、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客座编委。
目前研究兴趣包括B5G/6G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演进、未来无线视频新业务及关键技术、高速移动平台协作通信与自组织网络关键技术等。已发表80余篇所在领域国际权威期刊和会议论文,其中IEEE Transactions等国际期刊论文60余篇,ESI Top1%高被引论文4篇,IEEE Xplore Top 100最受欢迎论文1篇,获授权中国中国、美国、欧洲发明专利共11项。研究成果获得数十位各国院士及上百位IEEE/ACM Fellow在内的国际顶尖学者的广泛引用,部分成果落地3GPP LTE/NR标准化Work Item立项和CCSA行业标准立项,落地华为公司Polestar 3.0 5G基站预商用样机,eLTE-unlicensed 3.0无线监控视频回传样机、解决方案与预商用测试,Cloud VR解决方案,以及某飞行器集群组网协议栈。
获2015年南安普顿大学杰出青年研究员院长奖,2018年华为无线创新总裁奖,2019年IEEE绿色通信与计算技术委员会(TCGCC)年度最佳期刊论文奖,2020年IEEE通信学会最佳综述论文奖(华人首次)。作为主持人或主研人参与英国工程与自然科学研究理事会(EPSRC)面上项目(Standard Grant)、欧盟第七框架项目(FP7 Project)、欧洲研究理事会顶尖学者探索性重大项目(ERC Advanced Grant)、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NSFC)面上项目、JKW基础加强计划、GF创新特区等国内外纵向科研项目,以及中国移动、华为、国家电网、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等企业资助的产业界重大研发项目30余项。英文主页请访问 https://shaoshiyang.weebly.com/
[1] 高速移动平台通信与组网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包括面向车联网、飞联网、移动自组网等的分布式定位、同步、发送、接收、路由、决策等)
[2] 未来无线视频新业务及关键技术(包括云游戏, 云化虚拟现实,机器视觉,泛在无线视频物联网等)
[3] 人工智能在无线通信与网络中的应用(包括分布式机器学习、强化学习等)
[4] 5G/6G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包括大规模MIMO,毫米波/太赫兹通信,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非正交多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