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芳荣,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师从Paul Callaghan爵士和Petrik Galvosas教授团队,围绕“生物医学磁共振技术开发及应用”为核心深入展开,专注“脑白质定量成像与智能分析”。获MRPM Giulio Cesare Borgia Award(国际首位华人获奖者)。国际磁共振MRPM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体视学学会磁共振成像分会常务委员。获授权发明专利11项;在Medical Image Analysis, Stroke等国际知名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篇,其中第一作者/(共同)通讯作者13篇,在 ISMRM、MRPM和 ICMRM 等国际磁共振会议上作受邀报告3次,学术报告10余次。担任Frontiers in physics 客座主编、iradiology青年编委、IEEE TMI、Radiology、MRL等期刊审稿人。指导学生获中国国际“互联网+”等大赛国家级奖励3项。曾参加新西兰国家科技部项目2项,主持国家级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和企业课题6项,团队建有智能医学平台,其核心设备为3T 磁共振成像系统,用于研究生创新性研究的高水平科研项目和经费充足。
曾赴德国国家癌症研究中心(DKFZ)访问、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脑研究院博士后。2018年2月回国后担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高场磁共振平台系统主管,完成了亚洲首台9.4T超高场人体磁共振成像系统的技术验收,在磁共振软硬件和系统总成方面具有十余年工作经历。目前致力于多维扩散磁共振成像、智能移动式磁共振成像系统研制、先进人工智能算法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脑血管疾病影像数据分析等。
招收智能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方向的学生2-3名/年,欢迎有志于磁共振系统及关键部件研制、磁共振成像序列开发及医学磁共振数据处理的硕士与博士报考与联系。团队会根据学生求学目标设计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鼓励博士生按时开题、按期毕业;鼓励硕士生毕业后出国深造,鼓励博士生国际联合培养或攻读学位。可推荐赴德国癌症研究中心(DKFZ)、美国蒙大拿大学、德国弗赖堡大学、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等知名教授团队深造。
[1]扩散磁共振成像
[2]智能便携式磁共振成像系统
[3]脑血管疾病
[4]多模态数据融合